添加時間:2023-05-25 20:45:00 閱讀次數:309次
近幾年來,我國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患者呈現年輕化趨勢,患病率和死亡率也逐年上升。癌癥的發生絕不是幾天、幾個月就發生,而是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從正常細胞演變為癌細胞,再到具有侵襲性,這個過程通常需要10-20年,甚至更長。但是,80%的患者確診時就已處于腫瘤晚期,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們沒有做到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和早期治療。因此,開展癌癥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控制癌癥一個重要措施。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消化道早癌,早癌是指癌細胞浸潤僅局限于消化道粘膜層及粘膜下層,不管其浸潤范圍及有無淋巴結轉移。
一、那么怎樣才能發現早期消化道早癌呢?
早期胃癌、食管癌的臨床表現非常神秘,最開始可能僅胃粘膜顏色發生了一點變化,目前的CT、彩超、消化道鋇餐等技術無法捕捉到如此細小的變化,胃腸鏡可以通過先進的雙濾光染色及放大技術觀察到可疑病變,進行內鏡下活檢行病理檢查做出準確判斷。而結直腸癌一般經歷了“息肉-腺瘤-上皮內瘤變-癌”的過程,若是在息肉階段將其切除,就可以把結直腸腫瘤扼殺在搖籃中,因此胃腸鏡是篩查消化道早癌、提高腫瘤患者生存率的首選手段!
二、消化道早癌篩查有什么好處呢?
做好消化道早癌篩查益處多多。第一,發現越早,治療效果越好。早期胃癌5年生存率能夠超過90%,而進展期胃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只有約30%。第二,對于消化道早癌的治療除了傳統的外科手術外,目前尚可以選擇消化內鏡下微創治療。隨著消化內鏡技術的發展,內鏡黏膜下剝離術(ESD)是目前治療胃腸道早癌及癌前病變的成熟微創方法,可達到與外科手術一樣的效果,它是指在內鏡下使用高頻電刀與專用器械,將胃腸道病灶(包括胃腸道早期腫瘤)與其下方正常的黏膜下層逐步剝離,以達到將病灶完整切除的目的。早期的癌癥病灶一般很小,并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層,內鏡下微創治療相對于外科手術具有不可比擬的優勢,比如創傷小,病人恢復快,住院時間短,住院費用低等。所以,癌癥篩查要早診早治。
三、我們怎么預防消化道腫瘤呢?
消化道早癌包括食管早癌、胃早癌、結直腸早癌,這三種都是我國重點防治的惡性腫瘤。一次胃腸鏡檢查可以篩查三種消化道腫瘤。我國早癌篩查共識推薦,40歲以上的健康人群常規性胃腸鏡檢查,如果有胃腸道腫瘤家族史,或者患有萎縮性胃炎、結腸息肉、炎癥性腸病等癌前疾病,篩查的時間要提早10年。另外,生活中注意個人飲食習慣,遠離煙酒,減少生冷、辛辣、過熱、過硬、熏制和腌制食物。多食用富含維生素和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提倡分餐制,必要時根除幽門螺桿菌。
消化內鏡界有一句名言:發現一例早癌,挽救一條生命,幸福一個家庭,建設健康中國!近年來隨著消化內鏡技術的發展,消化道早癌的診出率逐漸增高。運用消化內鏡技術可以及早發現早癌,阻斷早癌發展,內鏡下微創切除治療治愈率也非常樂觀。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新鄉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
內鏡科
電話:0373-3029491
供稿:內鏡科?路德榮
美編:侯媛
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