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時間:2024-09-09 20:25:00 閱讀次數:292次
我國逐漸步入秋冬季節,多地降雨,一場秋雨一場涼,氣溫也隨之降低,導致血管收縮、血壓升高,血流速度減慢,特別是本身有基礎疾病的患者多數伴有動脈血管粥樣硬化,特別是氣溫陡降會導致動脈痙攣,造成心梗的發病率明顯增高。
心梗在過去被大多數人認為是一種主要發生在老年人的疾病,但近些年,它越來越“偏愛”年輕人,在年輕人中的發病率上升明顯,工作中我們發現30歲左右就因心梗,行冠狀動脈介入治療及冠狀動脈旁路移植術的年輕人增加明顯,甚至有些人來不及搶救,發生猝死,釀成悲劇。
研究顯示,雖然我國心?;颊叩钠骄挲g為62歲左右,但卻以35歲至44歲為主,男性占絕大多數?!吨袊?5歲以下年輕冠心病臨床特點及遺傳學特點研究》提示,近六年間,中國早發心梗發生率以每年超過15%的速度遞增。國家衛健委數據顯示:2007-2009年,我國25歲以上人群的心梗發病率逐年上升,特別是35-44歲人群上升幅度最大,三年中增加了31.8%。死亡率同樣如此,一項流行病學研究證實,1984-1999年,北京市35-44歲心梗的死亡率增加了154%。國家衛健委數據則顯示,30~、35~、40~、45~年齡段的急性心梗死亡率,與2012年相比,2021年均有大幅增加。不止是中國,在歐美等國家,中青年人群心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同樣呈上升趨勢,不僅給個人,更給家庭、社會帶來沉重負擔,值得關注。
心梗是由于冠狀動脈突然被血栓堵塞,血液不能流入心肌而引起的一種缺血性疾病。它具有發病率高、復發率高、致殘率高和致死率高及經濟負擔高的“五高”特點,是威脅我國國民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為什么心梗越來越年輕化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1.長期熬夜 當代年輕人,熬夜非常普遍,工作、玩游戲、刷視頻、泡吧等等,會熬夜至凌晨兩三點,甚至通宵達旦,晝伏夜行。 研究顯示,睡眠時間少于6小時/天,心梗發生率明顯增高。熬夜、睡眠不足會使體內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等激素分泌增加,導致情緒不穩、精神緊張、血壓升高、心率加快、血管收縮,增加心臟的負擔,損傷血管內皮,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發展。 長期睡眠不足也會導致代謝功能障礙,致使血糖、血脂等代謝異常,進一步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此外,睡眠不足還會影響免疫系統,使得身體處于慢性炎癥狀態,進而影響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2.吸煙飲酒 年輕人吸煙、飲酒也相當普遍,香煙中的尼古丁、煙堿、一氧化碳等化學物質以會導致血管收縮、心率加快、血壓升高,損傷血管內皮,同樣會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和發展,增加心梗的風險。而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長期飲酒對人體各種組織細胞均有損害,可引起中樞神經興奮,血壓升高、心率加快,易引發心梗。 研究表明,18~44歲初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可改變的危險因素,戒煙可降低72.7%的風險,戒酒則為27.4%。 3.缺乏運動和肥胖 許多年輕人工作中久坐不動,業余時間運動又少,而缺乏運動會導致血管內血流速度減慢,形成血栓,造成血管堵塞,增加心梗風險。 2007年中國居民歸因于缺乏運動的冠心病、腦卒中、高血壓、癌癥和2型糖尿病比例分別為12.3%、15.7%、8.5%、11.3%和13.5%,且缺乏運動導致的肥胖還可進一步加重這些風險。 2019年中國居民歸因于肥胖的心血管疾病死亡比例為11.98%,另有數據分析發現,在BMI≥23kg/m2的青中年人群中,從成年開始到中年,體重每增加5公斤,未來因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增加20%以上。 4.高鹽、高糖、高脂飲食 年輕人更喜愛吃一些高鹽、高糖、高脂的食物和飲品,如臘肉、辣條、奶茶、蛋糕、炸雞等等。長期較多的鈉、糖及脂肪攝入,會引起血壓、血糖、血脂、尿酸的增高,進一步損傷血管內皮,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增加心梗的風險,這些飲食還會導致肥胖,進一步增加罹患風險。 心血管疾病的年輕化趨勢已經引發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國家在大力推廣“健康中國行”活動,年輕人也應盡早培養健康的生活及飲食習慣,戒煙限酒,營養均衡,補充優質蛋白質,保持食物多樣化,清淡飲食,多食用新鮮的瓜果蔬菜,規律作息,避免熬夜,注重緩解焦慮和緊張情緒,適當運動,勞逸結合,控制體重。若患者伴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壓等,應該遵醫囑按時服藥,培養依從性,終身用藥,不要擅自停藥。 總而言之,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每個人都至關重要,吃好睡好,健康生活,我們一起改掉壞習慣,從今天開始!
如有需要,請聯系
新鄉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
心臟大血管外科
聯系電話:0373-3029067
聲明:本文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業廣告目的,如有相關疾病,請及時去正規醫療機構就診。部分文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