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時間:2025-07-14 09:20:00 閱讀次數:62次
“怒發沖冠,憑欄處、瀟瀟雨歇……”岳飛是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岳母刺字、直搗黃龍等典故,國人耳熟能詳。事實上,岳飛不僅戰功赫赫、威名遠揚,同時“平居潔廉,不殖貨產”“臨財廉,與士信”,是當時難得的清廉將軍。
岳飛之清廉,從南宋朝廷為其平反的評價中可見一斑。宋孝宗即位后,淳熙四年(1177)和五年(1178),太常寺奉命先后兩次上奏為岳飛議定謚號,在第一封名為《忠愍謚議》的奏折中,稱贊岳飛“人謂中興論功行封,當居第一。若其奉己至薄,與下士同甘苦;持軍至嚴,所過秋毫無敢犯……古名將所不可望者”,表明岳飛一身正氣,嚴于律己,治軍嚴明。在第二封名為《武穆謚議》的奏折中,稱岳飛“為將而顧望畏避,保安富貴,養寇以自豐者多矣。公獨不然,平居潔廉,不殖貨產,雖賜金己俸,散予莫嗇,則不知有其家”,當時為將者莫不貪圖富貴,而岳飛“獨不然”,以“潔廉”為世人稱頌。兩封奏折均高度肯定了岳飛的操守。
岳飛儉樸淡泊,律己甚嚴,故而被稱為“奉己至薄”。史載,岳飛生活節儉,不置資產,所得的賞賜都用來犒賞將士,兵食不夠,就用自家的糧食。有次受人招待,吃到“酸餡”(一種包子)這種在官員們看來很普通的東西,驚嘆不已,在場的人無不驚愕。和岳飛同時期的南宋將領張俊豪富,為防盜,鑄一千兩銀子一個的大銀球,稱為“沒奈何”,堆滿大屋。岳飛遇害后,秦檜黨羽極力搜刮,發現其家現金僅有一百余貫,其他布帛粟麥等項,合計不過值九百余貫。加在一起,差不多張俊一個“沒奈何”。以岳飛的官位和功高,想要發財并非難事,可他卻“凡有頒犒,均給軍吏,秋毫不私”,故而在當時大將中獨以廉稱。《宋史·岳飛傳》記載,有人問岳飛,天下何時太平,岳飛回答說:“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此句流傳千古。
“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岳飛對自己嚴厲,對家人同樣嚴格。史載,岳飛教導孩子“稼穡艱難,不可不知也”,要求他們必須下地勞作。岳飛全家均穿粗布衣衫,妻子李氏有次穿了件繒帛,岳飛看到后說:“吾聞后宮妃嬪在北方,尚多窶乏。汝既與吾同憂樂,則不宜衣此。”自此李氏終生不著綾羅。南宋時有“任子恩例”,官員品級越高,子女可享受的官階越高,岳飛卻勉勵兒子們“自立勛勞”,對兒子從來“受罰重于士,受獎后于士”。《宋史·岳飛傳》記載,岳云練習騎馬下坡,馬失蹄了,岳飛“怒而鞭之”,軍士震動。后來岳云屢立功勛,岳飛又多次隱瞞不報。大臣張浚看不過去,說:“岳侯避寵榮,廉則廉矣,未得為公也。”替岳云上奏戰功,岳飛力辭不受。
“臣伏自國家變故以來,起于白屋,實懷捐軀報國、雪復讎恥之心。”在《乞出師札子》中,岳飛曾如此表明心跡。拳拳報國之情,令人動容。毛澤東同志說:“岳飛被殺,家喻戶曉并且流芳千古了。他流了血,這血就滲透到我們民族體內,世世代代傳下來。”一曲滿江紅,千秋尚凜然;至今思岳飛,滿腔報國志。人們喜歡岳飛,不僅愛其“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的豪邁,也愛其“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的風骨,愛其忠貞,也愛其清廉。(轉自中紀委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