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時間:2022-12-27 20:45:00 閱讀次數:423次
隨著疫情的全面放開,現在的發熱患者越來越多,發熱患者做MRI的也越來越多,那么發熱患者做MRI檢查應該注意什么呢?
首先,根據中華放射學雜志中的《MRI檢查技術專家共識》中都指出高熱患者是相對禁忌癥,特別是體溫高于38.5°C的患者是禁忌磁共振掃描的。 其次,磁共振是如何致熱的? 磁共振對人體的致熱效應主要來自于射頻脈沖的激勵,一般用特異吸收率(SAR)值來表示,其是指單位組織質量中射頻功率的吸收量,單位為W/kg。在其他因素不變的情況下,患者體溫隨著SAR值的升高而相應增加;對于發熱的患者,本身產熱量增加而散熱量減小,如果再進行MR掃描的話,患者體溫會進一步升高,進而可能對患者組織損傷。SAR值受射頻脈沖的持續時間、場強大小、序列的激勵次數、脈沖能量、重復時間、帶寬、患者體重以及患者所處環境的溫度和濕度等影響。 最后,什么情況下才是安全的? 美國FDA射頻電磁場安全推薦:全身SAR不應高于0.4W/kg或每克組織的空間峰值不應高于8W/kg。 總結:對于體溫低于38℃發熱患者進行磁共振掃描,應該注意以下因素后進行核磁共振: 1. 首選1.5T MRI及以下的設備下進行掃描。 2. 應盡量選擇低SAR值序列(如常規序列SAR值排序FSE>SE>GRE)。 3. 在相同序列下,應盡量延長TR時間、縮短ETL(回波鏈)、增加ES(回波間隙);同時,減小射頻脈沖的翻轉角,以降低SAR值。 4.在相同條件下,患者體重輸入越重,SAR值越高,體溫升高越明顯。 5. 其他因素如飽和帶增寬,SAR值增大;患者上肢交叉也會增大SAR 值以及射頻場的均勻性等。 對于體溫超過38.5℃或以上的發熱患者,屬于禁忌癥,不建議進行MR掃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