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時間:2023-03-28 20:50:00 閱讀次數:315次
乳腺癌的發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趨勢,但早期診斷率卻仍偏低,為了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診斷率和治療效果,早發現、早治療就顯得非常重要,早期篩查能幫助我們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乳腺癌篩查的年齡
一般風險人群乳腺癌影像篩查的起始年齡為40歲;從18歲開始就應該進行乳腺癌相關知識的宣教和乳腺查體。
對于高危女性,根據患癌風險的不同,需要提前進行影像篩查:推薦攜帶高外顯率有害突變基因的健康女性,篩查起始年齡提前至25歲;對于具有小葉原位癌、乳腺導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或小葉不典型增生病史的女性,從確診小葉原位癌、乳腺導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或小葉不典型增生年齡開始;對于有乳腺癌家族史的高危女性,開始篩查年齡應比家庭中確診為乳腺癌時年齡最小者小10歲,但應≥25歲。
高風險人群
?什么是乳腺癌高風險人群呢?
攜帶乳腺癌易感基因的人群或存在下列情況之一者:
1.有直系親屬(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乳腺癌家族史;
2.有乳腺癌病史的女性;
3.有胸部放療史;
4.40歲以前被診斷為小葉原位癌、乳腺導管上皮不典型增生或小葉不典型增生。
?如何進行篩查?
1. 攜帶乳腺癌易感基因的健康女性:
(1)攜帶高外顯率易感基因(BRCA1、BRCA2、CDH1、PALB2、PTEN和TP53)的健康女性推薦:
①18歲開始對乳腺有自我意識的定期BSE;
②25~29歲,在乳腺自我檢查和臨床乳腺查體(1次/6~12個月)的基礎上,1次/年乳腺超聲檢查;
③30~75歲,在乳腺自我檢查和臨床乳腺查體(1次/6~12個月)的基礎上,1次/6個月乳腺超聲檢查,1次/年乳腺X線(TP53有害突變除外)或乳腺核磁共振(X線和核磁共振交替進行);
④75歲以上人群考慮個體化篩查方案。
(2)除高外顯率基因以外,其他易感基因需結合基因類型以及家族史綜合考慮,篩查的強度介于攜帶高外顯率易感基因和其他高風險人群之間。
2.不攜帶乳腺癌易感基因的其他高風險人群:
(1)18歲開始有自我意識的定期乳腺自查;
(2)從確定其高風險開始,在自查的基礎上每6~12個月臨床乳腺查體一次;
(3)家族中乳腺癌最小發病年齡提前10年或確定其高風險開始,但≥25歲,在乳腺自我檢查和臨床乳腺查體(1次/6~12個月)的基礎上,1次/年乳腺超聲檢查。50歲以后1次/年乳腺X線檢查,必要時增加乳腺核磁共振檢查。
?哪些人群需進行乳腺癌易感基因檢測呢?
1.乳腺癌發病年齡≤45歲。
2.乳腺癌發病年齡在46~50歲之間并符合下列情況之一:
(1)家族史不詳或有限的家族史;
(2)任何年齡發病的多原發乳腺癌(異時乳腺癌或同時乳腺癌);
(3)有具有血緣關系的近親在任何年齡罹患乳腺癌、卵巢癌、胰腺癌、前列腺癌。
3.乳腺癌發病年齡≥51歲并符合下列情況之一:
(1)具有血緣關系的近親符合以下條件:
①乳腺癌發病年齡≤50歲或任何年齡發病的男性乳腺癌;
②任何年齡發病的卵巢癌;
③任何年齡發病的胰腺癌;
④任何年齡的轉移性前列腺癌或高危前列腺癌。
(2)包括先證者及近親在內共≥3例乳腺癌患者。
(3)近親關系親屬中≥2例乳腺癌或前列腺癌患者。
4.任何年齡發病的乳腺癌:
(1)三陰性乳腺癌;
(2)小葉乳腺癌患者,同時本人或家族中有彌漫性胃癌病史。
一般風險人群
?哪些人是一般風險人群?
乳腺癌一般風險人群是除乳腺癌高風險人群以外的所有適齡女性。
?一般風險人群如何篩查?
1.18~25歲女性
①進行乳腺癌防治知識宣教;
②1次/月乳腺自我檢查
2.26~40歲女性
①進行乳腺癌防治知識宣教;
②1次/月乳腺自我檢查;
③1次/年臨床乳腺查體。
3.41~70歲女性
①進行乳腺癌防治知識宣教;
②1次/月乳腺自我檢查;
③1次/年臨床乳腺查體;
④1次/年乳腺影像檢查,檢查首選乳腺超聲,必要時可以考慮輔助乳腺X線檢查。
4.70歲以上女性
①進行乳腺癌防治知識宣教;
②1次/月乳腺自我檢查;
③1次/年臨床乳腺查體;
④機會性篩查(有癥狀或可疑體征時進行影像學檢查)。
新鄉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
腫瘤內科二病區
聯系電話:0373-3806537
END
往期回顧
供稿:腫瘤內科二病區?李君艷
審核:腫瘤內科二病區?陳國榮
美編:侯媛
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