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時間:2023-05-22 20:30:00 閱讀次數:335次
一、什么是大腸癌?
大腸包括盲腸、闌尾、結腸(包括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直腸和肛管,其中前三部分歸為結腸,所謂大腸癌通常指結直腸癌,肛管癌多數單列,以下所述大腸癌指結直腸癌——最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
隨著第七次人口普查結果的公布,我們可以清晰發現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正進一步加深,老年人口的增多,也意味著許多疾病的發生率將進一步升高,其中一位“危險分子”——大腸癌,就需我們予以重視。據2022年河南省腫瘤登記年報中顯示:大腸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都位居榜單前七的“高位”,消化道腫瘤占全部惡性腫瘤的38.6%。近年來,疾病發生的年齡,也在日趨年輕化,30歲以上發病率明顯升高,需要年輕群體引起重視。
二、什么會引起大腸癌的發生?
大腸癌的發生與高脂肪低纖維素飲食、大腸慢性炎癥、大腸腺瘤、遺傳因素和其他因素如:血吸蟲病、盆腔放射、環境因素(如土壤中缺鉬)、吸煙等有關。
大腸癌早期無癥狀,或癥狀不明顯,僅感不適、消化不良、大便潛血等。隨著癌腫發展,癥狀逐漸出現,表現為大便習慣改變、腹痛、便血、腹部包塊、腸梗阻等,也可能會出現貧血、發熱和消瘦等全身癥狀。
40歲以上有癥狀高危對象,經兩周對癥治療癥狀沒有緩解者,應及時作肛門直腸指檢、大便隱血試驗檢查,任一指標陽性應進行鋇劑灌腸檢查或腸鏡檢查。大便隱血試驗陽性者亦可直接進行腸鏡檢查以明確診斷,如大便隱血試驗陽性者經腸鏡檢查仍未示有異常,建議作胃鏡檢查,以排除上消化道出血。
40歲以上無癥狀高危對象,每年接受1次大便隱血試驗檢查,如隱血試驗陽性,則加鋇劑灌腸檢查或腸鏡檢查以進一步明確診斷。如大便隱血試驗檢查連續3次陰性者可適當延長篩查間隔,但不應超過3年。
年齡大于20歲的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遺傳性非息肉病性結直腸癌家族成員,當家族中先發病例基因突變明確時,建議行基因突變檢測,陽性者每1~2年進行1次腸鏡檢查。如基因突變檢測陰性,則按照40歲以上個體進行篩查。
50歲以上無癥狀篩檢對象,每年接受1次大便隱血試驗檢查,每5年接受1次大腸鏡檢查。
新鄉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
腫瘤內科一病區
聯系電話:0373-3029657
供稿:腫瘤內科一病區 祁曉星
審核:腫瘤內科一病區 賈建偉
美編:侯媛
部分文字和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