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時間:2024-06-11 20:50:00 閱讀次數:282次
完全自發排便,是指在不服用補救性瀉劑或手法輔助情況下的自主排便。換句話說就是“正常排便”。
正常排便是什么樣的一個狀態,請參考:
①強烈的排便沖動。
②毫不費力的行動,可以快速、輕松、愉悅地排出來。
③沒有便后不盡感。
④大便表面光滑柔軟,像下圖實例。
慢性便秘是常見的胃腸疾病之一,嚴重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同時會增加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的致死率,并且與結直腸癌的發病率密切相關。慢性便秘的傳統治療主要依賴各種類型的通便藥物,本文就通便藥物進行總結,力求普通大眾對便秘用藥有一個全面、通俗的認識。
應用最廣泛的是導瀉劑。
容積性導瀉劑通過滯留糞便中的水分,增加糞便含水量和糞便體積而起到通便作用。
滲透性導瀉劑可在腸內形成高滲狀態,增加糞便體積,刺激腸道蠕動。?
刺激性導瀉劑可增強腸道動力和刺激腸道分泌,長期使用可出現藥物依賴、吸收不良和電解質紊亂等不良反應,不推薦長期使用。
促動力劑增加乙酰膽堿釋放,刺激平滑肌收縮,加速結腸動力,有較好的臨床效果。
促分泌劑如鳥苷酸環化酶-C激動劑(如利那洛肽)刺激腸液分泌,加速腸道蠕動,主要用于便秘型腸易激綜合征和頑固性便秘。另一種促分泌劑魯比前列酮可激活腸道上皮2型氯離子通道,促進腸液分泌,亦可緩解便秘的癥狀。
潤滑性瀉藥,通過局部潤滑并軟化糞便而發揮作用。適用于糞便干結、 糞便嵌塞患者使用。常見的有灌腸、石蠟油、開塞露、甘油。還可以通過肛門嵌塞清除術(俗稱:徒手掏大糞)等解決緊急情況。
便秘患者除了藥物應用以外,還可以通過日常生活調理改善癥狀,最基礎的是補充膳食纖維和增加飲水量。膳食纖維的攝入推薦量為20~35 g/d。推薦的每日飲水量為1.5~2.0 L。
除運動受限者外,規律的運動也可以改善便秘癥狀。另外,建立良好的排便習慣及蹲位排便姿勢、保證充足的睡眠和愉悅的情緒等,均有助于緩解便秘癥狀。
慢性便秘的患者建議采用相關的輔助檢查手段進行鑒別診斷,以排除器質性病變、解剖異常以及評估有無出口梗阻的病理生理改變。對于器質性梗阻引起的便秘要及時進行手術治療。慢傳輸型便秘的手術適應證目前尚無統一標準,對于經非手術治療效果差、長期依賴刺激性導瀉劑或灌腸治療,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有強烈的手術意愿的也可進行全面評估,尋找合適的治療方案。
如有需要,請聯系
新鄉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
普通外科三病區
科室電話:0373-3029642
聲明:本文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業廣告目的,如有相關疾病,請及時去正規醫療機構就診。部分文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