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時間:2025-02-27 17:55:00 閱讀次數:654次
75歲的李奶奶,因心力衰竭長期臥床,一天夜里病情突然加重,緊急送醫后病情雖得到控制,可護士卻發現她的骶尾部和足跟出現了壓瘡。骶尾部皮膚破潰滲液,周圍紅腫一片,足跟處皮膚也發紅、發硬。
壓瘡到底是怎么回事,又該如何預防呢?下面就帶大家一探究竟。
了解壓瘡,及時預防
壓瘡,也叫壓力性損傷,就是由于壓力或者壓力與剪切力共同作用,導致皮膚和深部組織出現局限性損傷。
壓瘡容易發生在缺乏脂肪保護、肌肉包裹少或者肌層較薄的骨隆突部位和受壓處。例如枕骨粗隆、肩胛部、肘部、脊椎體隆突處、骶尾部及足跟部等部位。
壓瘡不僅會讓患者疼上加疼,還會加重病情,延長康復時間。嚴重時,可能因為繼發感染引發敗血癥,危及生命。預防壓瘡刻不容緩。
哪些人容易被盯上?
1.長期臥床的老年人
2.神經系統疾病患者
3.脊髓損傷患者
4.肥胖人群,以及身體虛弱、營養不良的人群
這些人活動能力受限,身體局部組織長時間受壓,給壓瘡的產生創造了條件。
預防壓瘡的有效措施
定時變換體位:這是預防壓瘡最有效的辦法。長期臥床的患者定時翻身簡單又有效,一般每2小時翻身一次,必要時30分鐘翻一次,每次翻身都要檢查全身皮膚。變換體位時要掌握技巧,或借助輔助裝置,千萬別用推、拉、拖這些動作,防止皮膚受到摩擦力和剪切力作用。
做好皮膚護理:要保持皮膚清潔干燥,別讓皮膚受潮濕刺激。每次排泄后都要把皮膚清洗干凈,再用皮膚隔離劑或保護劑,隔絕排泄物對皮膚的刺激。
合理使用減壓工具:有壓瘡風險的患者可以用氣床墊、翻身枕。局部減壓別用環形或圈形器械,像墊圈、氣圈,它們的邊緣會產生高壓區,讓周圍組織血液循環產生障礙,反而損害組織。
注重營養補充:營養不良的患者,皮膚對壓力損傷的耐受力低,容易出現壓力性損傷。要多補充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的食物,預防貧血和低蛋白血癥。
預防性使用敷料:在骨突處選用能有效管理皮膚微環境、容易黏貼和移除、方便觀察且大小合適的聚氨酯泡沫敷料,能有效降低壓力性損傷的發生幾率。
加強觀察:要定期檢查患者皮膚,尤其是骨隆突處。一旦發現皮膚發紅、壓之不褪色等異常,得馬上采取措施處理。
預防壓瘡是一場需要耐心和細心的 “持久戰”,掌握這些預防知識,讓壓瘡無機可乘,讓患者早日康復,回歸健康生活。
聲明:本文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業廣告目的,如有相關疾病,請及時去正規醫療機構就診。部分文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