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時間:2023-08-24 17:25:00 閱讀次數:5635次
重家教、守家訓、正家風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家風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在四川考察時強調:“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要清白做人、勤儉齊家、干凈做事、廉潔從政,管好自己和家人,涵養新時代共產黨人的良好家風。” 家風家教是一個家庭最寶貴的財富,同時也深刻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
我出生在一個普通農村家庭,父母一直以農業為生,他們從小便教育我要清清白白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小時候父母總是這樣說,我卻不能理解,但從他們的言傳身教中我慢慢懂得一二。我是聽著爺爺講的故事長大的,在爺爺的故事里有沖鋒陷陣的紅軍、不怕犧牲的戰士,還有打跑日本鬼子的共產黨,那時起一顆黨的種子在我小小的心靈中開始生根發芽。我時常想共產黨是干什么的呢,她帶領著中國一步一步走向富強,是多么地偉大!
爺爺故事中的主人公是奶奶的父親,也就是我的外曾祖父。十二三歲時的他被推選為兒童團團長,從此,他帶領兒童團員們站崗放哨、查路條、監視地主、抓間諜、給農會跑路送信。當時村里有學問的人為他寫了推薦信,推薦他去讀軍校,可是學上了一半就因為沒錢繼續讀書又回到了村里。那時他是村里少有的黨員,大家都選舉他當村長。因為學習過文化知識,很快鄰里相親都認識到這位年輕人的聰明才干,組織進一步提拔他為鄉長。隨著職位的提升,身上的擔子也越來越重,他幾乎很少回家,即使是回家也嚴格要求孩子們,雖然每月都有工資,但是他隨即又把工資補貼給村中貧困家庭,甚至有時自己家的孩子還沒有吃飽飯穿暖衣。奶奶說她小時候從來沒有說過自己是鄉長的女兒,外曾祖父對她說我們要時常感激黨,是黨給了我們現在和平的生活,要踏實做人,誠信做事。我的父親小時候經常去外曾祖父家,他說外曾祖父為人正直、勤儉持家,有一雙布鞋穿了八九年,鞋邊是縫了又縫補了又補,始終沒舍得仍,但對待鄰居卻是把家中最好的東西拿給大家用。
我是在蜜罐子里長大的一代,有動畫片可以看、有玩具可以玩、有零食可以吃,但在爺爺奶奶和父母的教導下,我從不鋪張浪費,踏實做好自己,不愧對每一件事,這是父母教給我的,也是爺爺奶奶教給父母的。
如今外曾祖父已經九十過半,在中國共產黨建黨一百周年之際,他也收到了黨組織頒發的“光榮在黨50年”的紀念章,那天他高興地帶上紀念章拍照,眼中含淚。
把小家管好,既是對家庭、對自己負責,也是對黨和國家負責。古有諸葛亮戒子“靜以修身,儉以養德”,岳母刺字激勵“精忠報國”,朱子家訓“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現有毛澤東同志為親情立下“三原則”,周恩來同志用“十條家規”告誡進京做事的親屬“完全做一個普通人”,焦裕祿不讓孩子“看白戲”......這些無不詮釋了家庭教育的智慧與家風文化的重要價值,家的一頭連著一個人的品行修養,另一頭連著國家的未來和民族的復興,足以表明“小家”之于“大家”的非凡意義。
家風看不見、摸不著,但卻滲透在家庭中的每一位成員、每一個后代的血液中。踏實做人,誠信做事是父母言傳身教的家風,也是爺爺奶奶留給我最大的財富。(作者:陳欣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