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時間:2005-10-06 11:15:04 閱讀次數:5893次
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呼吸科副主任張挪富說,
治療咳嗽的藥物根據不同的作用可以分為鎮咳藥和止咳藥兩種。通過抑制大腦中的咳嗽中樞治療咳嗽,一般叫做鎮咳藥物。止咳藥主要是指通過保護咽喉黏膜止咳的藥物。
中藥部分
中草藥止咳講究“治病求因”
廣東省中醫院呼吸科主任林琳表示,中醫中藥止咳,講究一個理,即“治病求因”。
林主任介紹說,一般的外感咳嗽分風寒、風熱、風痰三型,要辨證治療,因人而異。
風寒型主癥為咳嗽聲重,鼻塞流涕,頭痛身重、咽癢、惡風、口不干、舌淡紅、苔白、脈浮緊。
風熱型主癥咳嗽聲重,痰黃,口干、咽痛、舌紅、苔黃、脈浮數。
風痰型主癥咳嗽,痰多白或泡沫狀,咽癢、舌淡紅、苔白或微黃。
治療總的原則:
祛風宣肺,以止咳散加減治療。
可以用這些藥方:桔梗、白芷、紫菀、陳皮、芥穗、百部、甘草、防風、僵蠶、柴胡。
風熱型加連翹、黃芩或合銀翹散加減;風寒型加蘇葉、麻黃、生姜等;
風痰型加北杏、法夏,蟬衣等;肺胃熱盛加石膏、大黃等;傷陰加麥冬、花粉等。
而頑固性咳嗽是呼吸內科的常見病、多發病。一般認為咳嗽經常規治療無效,超過了3周以上者,即可稱之為頑固性咳嗽。如哮喘型的咳嗽、氣管炎引起的咳嗽、感冒后的長期咳嗽、慢性鼻炎引起的咳嗽、慢性咽喉炎引起的咳嗽等。
哮喘型的咳嗽多數要驅風、散寒、理氣、補虛。感冒后的咳嗽多因感冒治得不徹底,氣管的修復很難恢復到正常,有夾風,有肺虛,主要用健脾補肺、補虛的藥。
氣管炎引起的咳嗽,很多病人吃什么藥都不管用,抗生素越吃越難受,這種人多虛實夾雜,對西藥不適應。給這種病人用藥,應既調身體又用藥。
治咳嗽,不單是止咳,對“虛人”一定要調理身體,要補,要用祛淤的辦法來用藥。風寒風熱的咳嗽好治,咳癥特殊的,一定不要忘記病癥的本質,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要兼顧這種咳嗽的特殊性,看有沒有夾虛、夾淤、夾郁。
中成藥 自選一定要對癥
咳嗽時如何選用止咳的中成藥,北京中醫藥大學王東坡博士介紹說,中藥止咳藥一般以寒、熱、溫、涼四性來分,但部分中成藥則又有混合使用,或與西藥配成復方。止咳中成藥主要分為:散寒止咳類、清熱止咳類、潤肺止咳類、化痰止咳類、鎮靜止咳類等。
自選止咳中成藥時,關鍵要分清自己的咳嗽是屬于寒、熱、虛、實中的哪一種。如咳嗽是否有痰?咳痰是什么顏色?有沒有畏寒發熱?咳嗽痰量的多少等等。早期咳嗽,痰可能不多,如果咳痰稀,色白或泡沫,喉嚨癢,多屬于寒證,要用解表散寒止咳藥;如果咳黃痰,或是灰痰多為有熱,屬熱證,要用清熱化痰止咳藥;如早晨咳嗽痰多,或有痰塊,多屬痰濕咳嗽,要用化痰止咳藥;如干咳痰少,喉癢,屬秋燥咳嗽,或是陰虛,要用潤肺止咳藥;如為干咳,久咳不止,可適當使用鎮咳藥等。
西藥部分
基礎病引起的咳嗽 尤其要慎用鎮咳藥
基礎病是指病人自身所患有的一些疾病,比如急慢性氣管炎、肺炎、支氣管擴張、肺氣腫等等。由這些基礎病引起的咳嗽,病人一般都會有大量的痰。
在這種情況下,不主張用止咳藥,尤其不能用鎮咳藥。
據介紹,咳嗽為機體本身的一種保護性反射,通過咳嗽可以清理進入呼吸道的痰、異物等,保護呼吸道的清潔和通暢。所以,當病人由自身基礎病而引起咳嗽時,病人如果吃鎮咳、止咳的藥物,就使得痰等異物難以“咳”出來,堵塞病人的呼吸道,從而引起窒息。
一些市民沒有這方面的知識,當家中患有老年性疾病的老人劇烈咳嗽時,有的家人會馬上給老人服用鎮咳藥。但是,有時候卻釀成悲劇:老人咳嗽止住了,但是一口痰把老人的命給丟了。“如果咳嗽的病人痰比較多,應該使用一些祛痰、化痰、支氣管擴張劑等,這些藥可以祛痰、化痰,舒張病人的氣道、改善氣道的通暢性。”張主任說。
急性干咳可用止咳、鎮咳藥
由感冒、急性咽炎、粉塵或花粉過敏、刺激性食物等各個方面引起的急性干咳,病人可以選用一些止咳、鎮咳的藥物。
張主任說,如果病人不停地劇烈咳嗽會造成病人胸部肌肉疼痛。甚至出現更為嚴重的情況,一些病人會將肋骨“咳”斷。建議這些病人最好服用一些抗過敏止咳藥、一些激素類的藥物、中樞鎮咳藥等。如果病人感冒,伴有發燒的癥狀最好服用一些消炎的藥物。
而一些由于晚期腫瘤引起的局部壓迫性咳嗽,可以服用具有鎮痛、鎮靜、麻醉作用的中樞性鎮咳藥,比如可待因,但是一定要慎用。
其他慢性咳嗽
查出病因再對癥下藥
張主任介紹,8周之內,醫生沒有確診病人咳嗽病因為肺部因素引起,這種咳嗽類型一般被稱為慢性咳嗽。引起慢性咳嗽的原因有很多,常見的有三種:一種是由藥物引起的頑固性咳嗽,比如屬于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的降血壓藥,20%服用這種降血壓藥物的病人都會有咳嗽的癥狀。一般來說,治療這種類型的咳嗽,服止咳藥沒有效,停服降血壓藥即止咳。
另外一種是咳嗽性哮喘。這種咳嗽的癥狀為不停地咳嗽,遇到刺激性的氣體咳嗽的程度會加重。咳嗽嚴重者會小便失禁。這種咳嗽的治療,一般不應該服用鎮咳藥物,而應該采用治療哮喘病的方法。
還有一種是胃食道返流性咳嗽。這種咳嗽應該先找原發病,首先治療胃病,胃病愈后咳嗽自然停。
止咳:中西藥同服要慎重
廣醫一院呼吸科和省中醫院呼吸科的專家表示,吃止咳藥通常有兩大誤區:
一是止咳中藥與西藥同服:中西藥各自都有自己的物理、化學特性,合理同用可減少毒副作用,提高效果,但并不是所有的中西藥都能合用,有的也可能相互干擾,降低效果,甚至發生中毒。在服止咳藥時,除藥物配伍中無禁忌的中西藥合用的成藥外,中西藥最好不要同時服用。因為中西藥同用,可能會增加毒性,或降低藥效,如含麻黃的中成藥與利特靈、優降寧、悶可樂、苯乙肼等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合用時,由于單胺氧化酶活性受到抑制,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5-羥色胺等單胺類神經遞質不被酶破壞而貯存在神經末梢中,而麻黃中的麻黃堿可促使貯存在神經末梢中的去甲腎上腺素大量釋放,導致高血壓危象和腦出血。所以,含麻黃的止咳藥,不宜與降壓藥同用;類似情況還有很多,中西藥最好不要同用,即使同用也應在服用時間上分開半小時以上。
二是濫用咳嗽類中成藥。
許多人認為中成藥藥性緩慢,需加大劑量才會有效,或在服用止咳藥時隨便對著嘴喝。有些人會自作主張加大劑量:其實有的藥中含有鎮靜劑,服用時有嚴格的劑量限制。
在服用方式上,有的用沸水沖服,很多人不知道大多數中成藥均應以溫開水送服,沸水沖服不但不利于藥效發揮,而且部分揮發性的藥物成分也會因此而喪失。
也有很多人錯誤地認為中成藥可以長期使用,且不說中藥本身時間長會變質或藥效喪失,就是中成藥的包裝也是有限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