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時間:2024-01-03 21:45:00 閱讀次數:317次
引導
因藥物的特殊性,每種藥物的服用方法不盡相同,服藥用水量、用水溫度也各有要求,同時在治療期間的飲水量也是有一定的要求的,因此在藥房的日常工作中交代患者服藥用水注意事項是一個特別重要的環節。比如,患者取脾氨肽口服凍干粉需在2-8℃暗處保存,服用時用10ml涼開水溶解后服用。為什么要用10ml涼開水送服?藥師說,服藥喝水不能隨心所欲,服用不同的藥物,水溫是有講究的,所需水量也不同,喝不對直接影響藥效。那么,服藥喝水到底有何講究,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一、水溫有講究——“一宜一不宜” “一宜”——宜用溫水、涼水的藥物 1.含活性菌類如地衣芽孢桿菌、雙歧桿菌制劑等服用水溫不宜高于40℃,以免藥物失活無效。 2.清熱類中成藥要用涼水送服,增加清熱藥的效力。 3.活疫苗類如脊髓灰質炎疫苗,是一種減毒活疫苗,此類藥物需要用涼開水送服,否則疫苗滅活,無法起到預防作用。 “一不宜”——不宜用熱水的藥物 1.助消化類如胃蛋白酶、淀粉酶、多酶片、乳酶生等,主要成分是酶,受熱后即發生凝固變性而失去助消化作用,故不宜用熱水服用。 2.維生素類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性質不穩定,受熱后易還原破壞而失去藥效,故不宜用熱水服用。 3.膠囊類熱水送服易使以明膠為主要原料的膠囊殼軟化,甚至破壞,降低藥效或增加刺激性,故不宜用熱水服用。 二、治療期間飲水有講究——“一多一少” “一多”——治療期間應多飲水的藥物 1.導瀉類如硫酸鎂用于導瀉時,該藥不被吸收,而是在腸內形成一定的滲透壓,阻止腸內水分的吸收,刺激腸道蠕動而排便,如服下的硫酸鎂水溶液太濃,需要較長的時間才能排便,所以應該同時多飲水,加速排便,同時預防脫水。 2.平喘類如甘氨酸茶堿鈉緩釋片、氨茶堿、多索茶堿、二羥丙茶堿等,由于其可提高腎血流量,具有利尿作用,使尿量增多而易致脫水,出現口干、多尿或心悸;同時哮喘者又往往伴有血容量較低。因此,宜注意適量補充液體,多喝溫開水。 3.抗痛風類如苯溴馬隆、丙磺舒、別嘌醇等,用藥期間多飲水并保持尿液呈中性或堿性有利于尿酸排泄。 4.防骨質疏松類雙磷酸鹽如阿侖膦酸鈉、帕屈磷酸鈉等對食管有刺激,需用200ml以上的水送服,并補充液體,使一天的尿量達2000ml以上。 “一少”——治療期間應限制飲水的藥物 1.治療胃腸道疾病類。?胃黏膜保護類如硫糖鋁、氫氧化鋁、枸櫞酸鉍鉀、膠體果膠鉍、鋁碳酸鎂等服藥后在胃中形成保護膜,故服用時不要多喝水,且服藥后1小時內盡量不要喝水,避免保護膜被水沖掉。?腸道保護類如蒙脫石散,其具有較強的吸附力,藥物可均勻地覆蓋在整個腸腔表面,以吸附抑制病菌,同時對消化道黏膜有很強的覆蓋保護能力,故每次只需50ml溫開水混勻快速服完。?苦味健胃類如龍膽酊、龍膽大黃酊等,用于促進胃液分泌,增加食欲。這些藥物通過苦味刺激舌部味覺感受器及末梢神經,促進唾液和胃液分泌而增加食欲,不要加水沖淡,也不要多喝水,服后不要漱口,以免沖淡苦味而降低健胃效果。2、止咳類。如止咳糖漿、甘草合劑、川貝止咳露、川貝枇杷露等這些藥物服用后藥物會黏附在發炎的咽喉部而發揮止咳作用,降低咳嗽發生的頻率,注意不應喝熱水,避免把咽部藥物的有效成分沖掉。一般服完這類止咳藥5-10分鐘內不要喝水。 2.預防心絞痛發作類。如硝酸甘油片、麝香保心丸等應舌下含服,由舌下靜脈直接吸收以達速效。不可咽下,不需用水送服。 3.抗利尿類。如加壓素、去氨加壓素等服藥期間應限制飲水,否則可能引起水鈉潴留或低鈉血癥及其并發癥。 4.各類治療口腔、咽喉感染類。如西瓜霜潤喉片等,飲水過多會減弱其潤喉作用,故不能用水送服。
綜上所述,原來服藥喝水的講究竟然這么多,您做對了嗎?
如有需要,請聯系
新鄉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
藥學部
聯系電話:0373-3069370
聲明:本文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業廣告目的,如有相關疾病,請及時去正規醫療機構就診。部分文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