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時間:2025-01-13 18:50:00 閱讀次數:482次
你知道嗎?
咱們的大腦就像一個
超級精密又忙碌的“司令部”,
每天指揮著身體各個部位
完成五花八門的任務。
而腦血管呢,
就如給“司令部”輸送物資的“交通要道”,
它們要是出了問題,
大腦可就“鬧脾氣”啦。
這時候,腦血管造影就閃亮登場,
幫醫生們一探究竟。
腦血管造影是個大手術?會有很大的風險?
腦血管造影
是診斷腦部疾病的一種微創檢查方法,
這種方法創傷小,
且能精確顯示腦部血管的病變情況,
是診斷腦血管疾病的“金標準”。
想象一下,
腦血管造影就像是派出了一位超迷你、超厲害的“攝影師”,
它能順著咱們身體里的血管“通道”,
一路游走到腦血管區域。
這個“攝影師”帶著特殊的“閃光燈”(造影劑),
當它抵達目的地后,
“閃光燈”一亮,
瞬間就把腦血管模樣清晰地映照出來。
這些影像就如同一張張高清照片,
精準地顯示出腦血管是直挺挺順暢通行,
還是出現了彎曲、狹窄,甚至是堵塞的情況。
通過腦血管造影檢查,
醫生能夠準確地了解血管病變的數目、位置、大小、形態,以及與周圍血管的關系,并對出血風險、梗塞風險等做出預判。
腦血管造影是一項有創檢查,
因為不直接處理病變,風險相對較小,
但是,所有的有創檢查都會有風險哦。
為了讓大家更直觀地了解,
給大家展示一張腦血管造影的影像圖:
(1)突發腦出血、腦梗死,原因不明,疑有動脈瘤或腦血管畸形的患者;
(2)有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腦動脈硬化高危因素的患者,出現腦卒中或腦供血不足癥狀,懷疑有大腦動脈狹窄或閉塞;
(3)腦血管疾病的診斷和療效隨訪,如:動脈瘤、動靜脈畸形、硬腦膜動靜脈瘺、煙霧病、靜脈竇狹窄或阻塞等;
(4)了解顱內腫瘤的血供情況,如腦膜瘤、頸靜脈球瘤患者等。
首先要跟醫生詳細交代自己過往的病史,像有沒有藥物過敏史,尤其是對碘造影劑過敏的情況,這一點至關重要,要是不小心“踩雷”,那可就麻煩了。
另外,一般術前盡量禁食水4-6小時,這就好比給血管檢查前先讓腸胃“安靜”下來,避免術中出現嘔吐等意外干擾檢查。在確保安全的情況下,進行沐浴等清潔工作,必要時訓練床上大小便。
醫生會先在大腿根部或者手腕處,像打針一樣開個小小的“入口”,然后小心翼翼地把導管送進去,整個過程就跟給血管做一次溫柔的“內部探險”。
雖然聽起來有點神奇又有點小緊張,但醫生們經驗豐富,會全程保駕護航。
穿刺部位得按壓一段時間,大腿根部穿刺的話大概要按壓15-20分鐘,手腕處穿刺按壓5-10分鐘,這是為了防止出血,給血管上的小“傷口”足夠時間愈合。
術后還得多喝點水,加速造影劑排出體外,一般建議術后24小時內飲水1500-2000毫升,這樣能減輕腎臟代謝造影劑的負擔,讓身體更快恢復活力。
而且要多留意穿刺部位有沒有滲血、腫脹,或者身體有沒有出現皮疹、瘙癢等過敏反應,要是發現穿刺部位有異常情況,及時告知醫護人員。24小時無異常后,穿刺點常規消毒,紗布覆蓋后就下床活動了。
有了腦血管造影這個強大“偵察兵”,
再加上做好前后的這些注意事項,
大腦的健康隱患就能被早早發現、及時處理,
咱們也就離找到病因、恢復健康又近了一大步啦!
如有需要,請聯系
新鄉醫學院第三附屬醫院
聲明:本文僅作健康科普,不用于任何商業廣告目的,如有相關疾病,請及時去正規醫療機構就診。部分文圖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行為,請第一時間聯系我們,及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