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時間:2006-06-26 09:20:30 閱讀次數:3858次
許多精神疾病患者過度擔心精神類藥物的副作用,北京安定醫院兒科主任、副主任醫師梁月竹以活生生的教訓忠告患者——
患者不能只看到藥物的副作用,而看不到藥物對治療疾病的積極作用,患者擅自停服,會使病情反復發作而且還會加重病情。
梁主任介紹了一個讓她印象深刻的案例。一個八九歲的男孩第一次來院就診時,癥狀是擠眉弄眼,還經常清嗓子,確診為抽動穢語綜合征。治療一個月左右,男孩的癥狀完全緩解,醫生囑咐男孩的父母要堅持給孩子服藥,才能鞏固治療效果。但是,男孩的父母擔心長期服用精神類的藥物會有副作用,當他們看到孩子已經沒有了擠眉弄眼、清嗓子的癥狀后就自行停藥了。沒過多久,男孩的病情又復發,這次出現了伴隨癥狀——自傷,孩子不能自控,把自己的手都咬爛了。男孩的父母考慮到自己沒有按照醫生的囑咐堅持服藥,怕見到給孩子治病的醫生時不好意思,就帶孩子到其它醫院看病。碰巧,這家醫院請安定醫院的醫生去會診,治療后,醫生又對男孩的父母講明了堅持服藥的道理。一段時間后,男孩的病情再次得到了緩解。出院后,男孩的父母又擔心藥物的副作用,把醫生的囑咐拋在腦后,再次停藥。隨后,可憐的孩子病情復發。一次偶然的機會,他們看到一則治療抽動穢語綜合征的廣告,就嘗試給孩子服中藥。但這一次病情比第二次還要嚴重。一天晚上9點左右,男孩不停地學狗叫,直叫得自己滿頭大汗,痛苦萬分,全家人帶孩子來安定醫院看急診,治療后病情才得以控制。梁主任說,這個男孩已經失去了最佳的治療時機。目前,男孩通過堅持用藥能夠上學,成績一般,還能和其他的小朋友正常地接觸,但就是不能停藥,一旦停藥病情就會復發。如果在治療初期按照醫生的指示服藥,也許在2-3年后有可能不再依靠藥物。
梁主任建議,即使孩子的精神疾患很輕微,在癥狀緩解后,也一定要遵照醫囑堅持服藥。如果不堅持吃藥病情就會有反復發作的風險,而且還很有可能一次比一次嚴重。所以,患者不能因為擔心藥物會有副作用而忽略了疾病本身給孩子帶來的傷害。尤其精神疾病不是一種自限性疾病,受到心理創傷的小孩子表面上看著風平浪靜,但實際上內心還會埋伏下不良的種子,影響孩子的心理發育,甚至在日后的某個時機還會萌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