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時間:2006-01-25 20:51:20 閱讀次數:4214次
健康火鍋怎么“吃”?春節長假不妨自己動手做一做。
一、熬湯豬子骨1000克,洗凈砸碎。老鴨一只,洗凈、去內臟。放入鍋內,冷水加至淹沒(一切加足冷水,切忌中途添加冷水)。
作紅湯用:加入適量蔥段、姜(拍松)、蒜、小火燉熬2-3小時,出油、出味,湯清亮,瀝去渣。火鍋內放入四川火鍋(重慶火鍋)底料,加入熬出的湯,加入鹽,雞精,燒開熬化底料即可涮菜。
作清湯用:加入適量蔥、姜、蒜、火煮燉,湯成乳白色,醇濃味鮮,瀝去渣,加入食鹽、雞精,即成白湯。
二、備菜菜洗凈,去根、皮;肉類宜切大片、薄片;午餐肉、火腿腸等切厚片。土豆等切厚片,分別裝盤。
三、備味碟一般準備香油、蒜泥、醬油、醋等視各自口味調用。
洋火鍋有哪些?
除中式的火鍋外,來自異國的火鍋如韓式、日式及歐式的火鍋亦風行廣州。
韓式:以火烤兩吃、火烤三吃及石頭火鍋、泡菜火鍋等為主,邊烤邊吃火鍋,沾料以沙茶醬為主,很受歡迎。
日式火鍋:精致美觀,用料與盤式特別講究,沾料都是特制的,不用成品,現在很風行的涮涮鍋也是日本風味,味噌火鍋以味噌為底湯,是日式火鍋最為特殊之口味,非常可口。
越式火鍋:以海鮮為主料,沾料使用魚露非常特殊。
瑞士火鍋:有布根第、起士、巧克力火鍋,各有不同之風味,國內少見,口味亦難接受,通常多以外國人為對象,較不普及。
火鍋種種
火鍋的緣起其來已久,種類更是多變化,一般最為常見的火鍋,大概可分為下列幾種:
涮羊肉:顧名思義就是以羊肉為主,一般來說使用傳統的炭火銅鍋最具風味,涮羊肉的沾料配方較為特殊,北方人食用較多。
酸菜白肉鍋:通常以豬的五花肉和自漬的酸白菜為主,沾料和涮羊肉一樣。真正東北的酸菜白肉鍋還應加上血腸,在東北的冬天,是沒有人能缺了它的。
牛肉丸子鍋:是以傳統的炭火銅鍋為主,紅繞牛、羊肉與牛肉丸子為主要內容,且不使用豬肉。由于清真回民信教的關系,所以牛肉丸子鍋里絕對沒有豬肉,而且無任何沾料,北方回民食用的多。
麻辣鍋、鴛鴦鍋:四川人發明的麻辣鍋,原為毛肚火鍋,以涮毛肚為主,極辣與極麻,后來傳到別的地區,并不以毛肚為主,各式材料皆可入鍋,稱之為麻辣鍋。而“鴛鴦鍋”的出現則是給許多不吃辣的人的多重選擇。在四川,傳統用的鍋子是生鐵鍋,在桌子中間,無論多少人吃過,湯都不換,只加湯,沾料是簡單的麻油,因為鍋底的口味實在是太重了。
粵式打邊爐:廣東人重湯頭,因此粵式的打邊爐自然也以好的高湯為底,加上各式海鮮、山珍入味,沾料則以沙茶醬為主。各式砂鍋、煲仔,則以豆腐乳與生抽(廣東說法:醬油)為沾料。在潮州汕頭一帶,以各式丸子為火鍋,尤其是牛肉丸子,極有咬勁、風味特殊。
岡山羊肉爐:以帶皮的羊肉為主,配上中藥材,沾料以辣豆瓣醬或豆腐乳為主,地道的臺灣風味,香肉爐也可用同樣的做法。
臺式海鮮爐、姜母鴨、燒酒雞:地道臺灣風味,以海鮮、鴨、雞加上各式調味方式,主題表現明顯且各具風味。
砂鍋類:砂鍋魚頭最具代表性,還有什錦砂鍋、砂鍋豆腐等都有不錯的風味。
藥膳火鍋:以中藥材為補,可用排骨、雞肉為主體,沾料簡單,較強調中藥材的滋補效果。
臭豆腐鍋:以臭豆腐為主題,是逐臭一族最喜歡的。
素食鍋:以各式蔬菜、蕈類、豆制品為主,通常以黃豆芽與筍為高湯底,是吃素的專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