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加時間:2005-08-03 11:16:00 閱讀次數:5123次
營養性缺鐵性貧血,是體內缺乏鐵元素而使紅細胞生成遇到障礙,導致血紅蛋白下降的一種疾病。實踐證明,體內缺鐵往往伴隨缺銅,但常被人們所忽視。
銅是人體內必需微量元素之一,銅能促進鐵的吸收利用,促進紅細胞的成熟和釋放。銅與鐵相互依賴,密不可分。銅為許多酶的組成成分,直接參與造血過程。缺銅時由于銅藍蛋白減少,血紅蛋白合成受阻,導致鐵的吸收和利用減少,從而加重貧血。這種貧血單純補鐵
無效,必須同時補銅劑。除參與造血外,銅元素還有很廣泛的生理作用。銅能調節心搏,促進骨骼的生長發育;參與能量代謝,調節內分泌機能;參與水鹽代謝,維護皮膚和頭發的正常色澤等等。
缺銅性貧血主要表現為面色蒼白,四肢無力,食欲不振,精神萎靡,容易疲勞,生長發育緩慢,肝脾腫大,慢性腹瀉等。因缺鐵缺銅導致紅細胞成熟障礙,紅細胞數量減少,故臨床表現為低色素小細胞性貧血,患者大多為嬰幼兒、體弱的老年人或多病的中年人。
現代人由于生活條件的明顯改善,多吃精細食品,少食粗糧和天然食品,故鐵、銅等元素常攝入不足。
缺銅性貧血的治療,關鍵是補充足夠量的銅鐵元素。因銅在人體內不能貯存,故必須每天從外界攝取,方能奏效。補充方法有兩種:食補和藥補,以食補為佳,既安全可靠,又無副作用。
食補法:平時注意科學調理飲食,合理搭配主副食,適當多食些含鐵銅較豐富的食物,如肝、腎、心等動物內臟,牡蠣和魚蝦等水產物,蕎麥、紅薯等粗糧,核桃、葵花子和花生等堅果類,以及豆制品、蘑菇和黑木耳等。喜食甜食者要特別警惕,多食含糖量高的食品能導致缺銅,因糖代謝過程中需消耗一定量的銅。對貧血患兒,家長應嚴格限制其進食過量的糖果、餅干等高糖食品。
藥補法:在醫師指導下,口服硫酸銅片劑,每天3~5毫克,若超過10毫克則對人體有害。國外用銅強化牛奶和奶粉來預防缺銅性貧血,效果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