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视频黄色小说|丰满熟女人妻中出系列|nanataipei51吃瓜|中文字幕第三十五页

0373-3029114

專家:非典傳染力遠不及流感 疫苗今冬無望面世

添加時間:2005-08-03 10:19:06 閱讀次數:5617次

東方網10月27日消息:昨日,由國家科技部、日本國際協力機構、廣州科技局和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聯合舉辦的“中日合作防治SARS國際研討會”在廣州舉行。鐘南山院士以及日本的預防傳染病專家高橋等將就傳染病的最新防治科研成果進行交流。會議為期四天,國內的近百各傳染病專家參加了研討會。

  記者從會議上獲悉,廣州對上半年患有SARS病人調查顯示,在初步訂正的本地1062例感染非典病例中,真正患者僅占50%到70%,其中只有一例病人在公共場所傳染了非典病毒,康復患者半年之內將具有病毒抗體,只要及時做好隔離措施,即使非典再來,廣州也不會再爆發非典疫情。會上鐘院士還透露,為了減少誤診率,衛生部門將啟用新的診斷標準。

  傳染

  傳染力遠沒有流感強

  今冬明春應該不會爆發非典疫情

  據廣州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王鳴副主任介紹,今年上半年的廣州市SARS疫情共持續了4個月,截至今年的7月25日,在報告的1274例病例中,由于醫院在病人轉院過程中重復報告病例,報告病例明顯夸大,經初步修訂后真正感染者僅為1062人,死亡病例為43例。患者發病年齡集中于15歲~45歲,占72.22%,在這些病人當中,只有一起發生在公共場的感染疫情。當時這名患者發病前跟9名病人在一個酒店餐廳封閉小房間里吃飯引起感染的,其余的病人都是醫院或是家庭近距離接觸傳染上非典的。最近他們通過對287例非典病人進行監測,發現第一代病人傳染力達100%,死亡率高達45.5%而第二代病人的傳染性則降為4.7%,死亡率也下降到了3.77%,第三代的患者則沒有傳染性,死亡率為0。患者的傳染性愈到后期傳播力越弱且病情愈輕,這說明SARS的傳染力度遠沒有流感強,只要在醫院發現非典病人實行嚴格的隔離制度,今冬明春應該不會爆發非典疫情。

  病源

  應改掉吃果子貍陋習

  傳染途徑:近距離飛沫及分泌物、污染水、食物、衣服間接傳染。

  鐘南山院士介紹,搞清傳染源是阻斷非典傳播的主要途徑之一,目前已基本上確定非典就是冠狀病毒引起的。試驗發現,SARS的主要傳染源為冠狀病毒的一個亞型,在體外室溫存活的時間為5天,溫度在56℃能存活90分鐘,紫外線照射60分鐘后可全部消滅。傳染途徑為近距離的飛沫傳播,也可能通過患者的分泌物、污染水、食物、衣服間接傳染,目前尚末發現SARS潛伏期有傳染性的證據。針對目前不少人紛紛呼吁果子貍重回餐桌一事,他們曾從6只果子貍中發現3只都有冠狀病毒,而從蝙蝠、蛇等動物身上發現它們的血清標本里含有病毒基因的擴增陽性,這說明果子貍并不像人們所說的不可能傳染冠狀病毒,在尚未獲悉明確的SARS傳染源的情況下,果子貍重回餐的結論尚下得過早,人們也應把好吃果子貍的陋習改過來。

  患病

  康復者有半年免疫力

  康復期SARS患者不具傳染性

  會上,鐘南山院士介紹,非典康復者愈后身體狀況是個備受關注的問題,他們正在對非典康復者功能恢復做進一步的跟蹤。日前,呼研所曾對50名患者進行了4個月的隨訪,7%至8%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肺纖維化,肺殘氣量減小,彌散功能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害。180天后,對98例患者追蹤其血清抗體進行病毒中和試驗,仍能發現顯著抑制病毒引起細胞病理改變,這說明SARS治療后至半年內可能具有對病毒的免疫功能,不會發生二次感染。他們也先后對60名非典患者出院后接觸調查,其中有159名同室居住者,311名密切接觸者和1256名一般接觸者,在隨訪的6個月中,除了出現兩例同室居住者出現發燒癥后排除SARS感染,其余均未見感染,這些調查的數據顯示,康復期SARS不具傳染性。

  疫苗

  非典疫苗今冬無望面世

  儲備SARS滴鼻滅活疫苗和馬血清抗SARS血清等被動免疫疫苗防病

  “非典”疫苗的研制工作受人關注,但昨天,鐘南山院士在中日SARS合作研討會上表示,該疫苗無法在今年冬天就研制出來,馬血清等被動疫苗的研制可能對治療工作更現實。

  鐘南山院士介紹,目前世界各國都在緊鑼密鼓研究非典疫苗,其中深圳正在研制的特異性免疫性球蛋白、荷蘭研制的恒河猴接種病毒都已進入試用階段,但用于人體尚須時日。“非典”主動免疫的疫苗根本無法在今年冬天就研制出來,他說:“(疫苗)在未來2~3年內研制出來已經是很不錯的了。”根據這種情況,鐘院士認為,目前更為現實的做法是,從現在起就做好被動免疫的儲備。他指出,SARS滴鼻滅活疫苗和馬血清抗SARS血清等被動免疫疫苗的作用目前已在體外試驗中得到驗證,其中滴鼻滅活疫苗適用于與非典病人密切接觸的醫護人員,而馬血清則對冠狀病毒破壞的人體猴腎細胞具有保護作用。因此,現在就要對這些疫苗進行儲備,一旦今冬明春出現非典緊急情況就可以使用。

  后遺癥

  “股骨頭壞死”并非后遺癥

  并沒有足夠證據表明這一推論

  昨天,鐘南山院士在中日合作SARS防治國際研討會上表示,“股骨頭壞死”癥狀并不一定就是“非典”后遺癥,其致病原因還有待查明。

  近期,有關媒體關于“非典”可能導致“股骨頭壞死”的報道引人注目,但是昨天鐘南山院士明確表示,目前并沒有足夠證據表明,“股骨頭壞死”就一定是“非典”的后遺癥。他介紹說,“非典”病人康復后,確實有部分患者出現了“股骨頭壞死”癥狀,但并不能因此就認為,該癥狀的發病原因是“非典”病毒或在治療過程中注射了皮質激素。據鐘院士解釋,目前這兩種致病原因都未獲得證實,因此不能肯定地說,“股骨頭壞死”就是“非典”后遺癥,而且,整個廣東省在治療“非典”時,皮質激素的使用量非常小。

  此前曾有報道“非典”病人中30%的人發生該病,并且還會出現骨折等更嚴重的后果,鐘院士對此也表示懷疑。

  診斷

  出現5種診斷新標準

  分別是:不是、不似、疑似、臨床診斷病例和確診病例

  發熱病人是否是患有“非典”,最近有了5種診斷新標準,對“非典”的診斷更加嚴謹,今后的“非典”預防和治療將依據新標準執行。

  這5種新標準是:不是(“非典”)、不似(“非典”)、疑似(“非典”)、臨床診斷病例和確診病例,新標準的推行對“非典”疾病的診斷更加嚴謹。據參與制定該標準的作者鐘南山院士介紹,有關發熱病人的診斷,以前一直很混亂,這次推出的新標準根據病原學、流行病學、實驗室檢查、影像學檢查、治療原則及預防與控制等6個方面制定,更加科學、嚴謹。鐘院士認為,今后對于發熱病人的診斷一定要進行血清抗體的檢查,因此,在診斷早期,一周內根本不可能確診一位病人是否患“非典”,最多是“非典”疑似。

  鐘院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還呼吁,對“非典”疑似病例的診斷也應特別慎重,因為一旦確認“疑似”,當事人及其家人的生活、治療都會產生極大影響,這在今年“非典”肆虐時已有很多的例子。

  防預

  醫院向日本取經防傳染

  日本的醫院里一般都會有一群專門人員組成防止院內感染小組

  中日專家關注醫護人員衛生安全在昨天召開的中日合作SARS研討會上,防止院內感染成為中日專家關注焦點。

  今年廣州市本地感染“非典”的病人有1062例,其中醫務人員占26%(282例),分布于30家不同級別的醫療機構。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廣州市防止醫院內感染的情況不夠理想。

  日本專家高橋先生昨天向記者透露,在日本的醫院里一般都會有一群專門人員組成防止院內感染小組。他們的主要工作是制定并執行醫院的衛生安全規則,如醫生進病房前要洗手,病人或來客進入醫院時要求關閉手機,將小孩集中在一定區域看管等等。鐘南山院士昨天也向記者表示,有關這方面的工作,我國也有在做,但是還很不成熟,需要向日本等國家學習。目前,中日雙方有意在這一方面進行實質性的合作。來源:信息時報